您的位置:主页 > 外贸指南 > 外贸展会 > 企业参展必须注意的两个误区
外贸指南

 

外贸流程

 

出口退税

 

货运物流

 

商务习俗

 

国际认证

 

外贸保险

 

政策法规

>>更多

 
商务外语

 

外贸信函

 

英语口语

 

专业术语

 

外贸日语

 

单证员考试

>>更多

 
网站建设

 

网页制作

 

域名注册

 

虚拟主机

>>更多

 
网站推广

 

搜索引擎营销

 

关键词广告

 

电子邮件营销

 

国际推广

 

商业目录

>>更多

 

外贸指南

繁体版
 

企业参展必须注意的两个误区

企业该参加什么样的展会?回答这个问题既简单却又不那么容易,说它简单是因为现在国内每年举办的展会数以千计,庞大的数量意味着其中“总有一款适合你”,但不容易弄明白的是,“到底哪款适合我”?有的企业信奉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”,坚持非大展名展不入,还有的则锱铢必较、四处撒网。这些做法都合适吗?让我们来听些业内专家的看法。

  低展费不等于低成本

  有不少企业在选择展会时把展会费用做首要的指标,总是追求低展费的展会,这在经营上无可厚非。但毕竟,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,有限的资金让他们不得不勤俭持家。但是,如果只是因为觉得低展费等于低成本而做出这样的决定,就是走入到参展的误区了。蜥蜴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黄继毅认为,虽然表面上企业参展所付的钱是为了买下展位,但展会应该提供给参展企业的东西远不止于此,组展者如果不能提供必要的宣传、搭建、信息等服务支持,那展会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。

  美国2000年的研究数据表明,展览会进行过程中,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加吸引观众的百分率各为:广告是46%,赞助展览会为104%,新闻发布会77%,招待活动是86%,这些活动都离不开组展商的组织参与,而过于低廉的参展费用往往意味着组织者要拆东补西,以牺牲以上软硬服务品质为代价来招揽业务并获取利润。对于这样的展会,无论展费多么低都不应该参加,因为这纯粹只是一种浪费。所以说,低展费不等于低的成本,只有找到“对的”,才能不选“贵的”。

  而企业要想从展会的海洋中找到那个“对的”的展会,除了要依靠组展商所提供各种活动和服务之外,还应该练好内功,先期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有所作为。即参展不但需要确立具体的目标,更需要知道依靠什么手段来实现它。

  美国Penton Media.Inc总裁Stephen Sind认为,对于企业来说,参展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、获取订单,但要达到营销的最终目的,之前还得有很多铺垫。研究机构通过调查,将参展营销目的的重要程度做了排序,它们依次是,判断新客户42.4%、增强产品的形象38.6%、发现新客户37.4%、直接发掘合格客户32.2%、从现有潜在客户中发现新客户29.1%、取得订单只占16.9%。

  而很多企业参展时往往只是老板一时提意就马上急匆匆的报名。需知,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头脑,参展不仅仅是站站台、递递名片、发发传单这么简单。广州贸促会展览部副部长王慧君就认为要认真筹备参加一个展会,往往需要6~8个月时间来准备相关事宜。而黄继毅更强调,展商要通过周密细致的策划在展会上努力制造亮点,争取眼球,且展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参展企业营销活动的结束,应不断与展会上搜集到的客户保持联系与沟通,必要时还要派人上门拜访,以展示公司的实力、诚意。

  片面追求展会规模不恰当

  同样,还有一些企业在选择展会时,往往会以业内的大企业作为自己评判的标杆,奉行“精品路线”,非大展名展不入,这也不完全合理。对此,王慧君指出,现在不少民企总一起去挤同一个世界名展,而不管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该展览,认定一个展览后挤不进去也宁可等待多年,有的甚至等6年也不肯参加其他相关的展览。但需了解的是,随着企业规模的不同也会自然地导致他们在参展目标上的不同。

  对于大企业来说,参展不仅限于推广产品,接洽客户,很多情况下还包含塑造企业整体形象、维护一贯品牌的的考虑。而要达到这些额外目标,就要付出额外成本。不过展会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价值,就因为它是个多姿多彩的舞台,不同需求的企业可以从中各取所需,并不存在既设不变、放之皆准的目的标准。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,并无承担这些额外成本的资源和必要,还是自己应当让参展的投入达到最佳效费比,而非一味盲从。

  王慧君提醒,名展的门槛越来越高,如不少德国的展览会开始对参展商进行资格审查、认证,而在过去仅少数展会,像德国纽伦堡玩具展需要参展企业提供报表式经营情况和专业网站,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展览会主办机构提出此要求,比如澳大利亚服装展只接受有自主开发品牌的参展商参加。

  对于这些门槛,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达标。所以企业不应守株待兔,可尝试其他相关的市场。黄继毅对此作了形象的比喻,他认为:很多企业都抱着一炮而红、一鸣惊人的想法去参加展会,以为参加一次展会就可以得到多少大订单,可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,然后就开始到处抱怨什么没效果,钱白花了。

  这就好像谈恋爱一样,一见钟情总是少数。展会这个平台,更多提供的是“相亲”的机会,但还是要从先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开始,循序渐进、不断展示自己的优点。因此每一次参展都是一次蓄势或铺垫,只有持续的参加展会,不断的努力才能“修成正果”。其中切不可半途而废,否则就像烧开水,纵使烧到了98度,但如果停下来了,那还是98度的水,不是开水,所以应该继续烧,等烧开为止。要不要进名展也是同样的道理,并不是砸一次钱就一定可以带来回报,如果企业的实力不能支持这种持续的投入,那就应该选择一些更适合自身需求、规模较小,费用较低的展会参加。



   
 
最新动态

 

国内新闻

 

国际新闻

 

外贸动态

 

外汇走势

>>更多

 
展会信息

 

五金及工具产品

 

卫浴设备及建材

 

园林及花园用品

 

运动及旅行用品

 

家具及家具辅料

 

文具及办公用品

 

汽车及汽车配件

>>更多行业

 
世界之窗

 

韩国

 

日本

 

德国

 

尼日利亚

 

美国

>>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