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主页 > 外贸指南 > 外贸流程 > 技术壁垒——纺织品出口第一障
外贸指南

 

外贸流程

 

出口退税

 

货运物流

 

商务习俗

 

国际认证

 

外贸保险

 

政策法规

>>更多

 
商务外语

 

外贸信函

 

英语口语

 

专业术语

 

外贸日语

 

单证员考试

>>更多

 
网站建设

 

网页制作

 

域名注册

 

虚拟主机

>>更多

 
网站推广

 

搜索引擎营销

 

关键词广告

 

电子邮件营销

 

国际推广

 

商业目录

>>更多

 

外贸指南

繁体版
 

技术壁垒——纺织品出口第一障

19项生态指标,粘合剂、阻燃剂含量不超过千万分之五,不同光源下面料不能有色差……

  技术壁垒已经成为纺织品出口第一障!

不久前,我省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出口一批套装到德国,浅色上衣,深色下衣,该厂生产时在普通灯光下没有发现色差,但当货到德国后,当地有关部门将服装放到不同的光源下对色,认定上下衣为不同色系,结果作了退货处理,工厂为此蒙受不小损失。日前,在南京举行的“打破技术壁垒,提高竞争力”研讨活动上,来自世界著名质量检测和认证机构SGS的高级技术顾问蒋红博士,给了我省纺织面料、印染、服装企业这样一个警示。

  当配额从国际贸易舞台退出成为必然后,欧盟、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技术门槛也越抬越高。近年来,“江苏制造”出口时在这方面吃了不少亏,约有七成江苏出口企业遭遇过技术壁垒的困扰。专家以纺织产品为例做了介绍,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已渗透到各个环节,在生产过程中,涉及基础质量、环保要求、安全要求等等。据了解,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主要分三大类,一是物理要求,包括结构分析、尺寸稳定性、色牢度、强度、缩水率等;二是化学要求,指PH值、重金属含量、甲醛含量、偶氮类染料分析、酸碱度、五氯苯酚、杀虫剂残留量等;三是标准认证,包括ISO国际标准、欧盟以及美国各自的标准等。总的趋势一句话:技术花样越来越多,要求越来越严。而对于这种种技术要求,我们的企业往往很难跨越。

  有一项统计,目前欧盟已经出台并执行的技术标准中,单是生态标准就有19大类,给化学物质、重金属含量等设置了“高压线”。以一种名叫五氯苯酚的助剂,本来是常见的纺织品防腐剂、抗静电助剂以及柔软剂,但按照欧盟不久前出台的规定,纺织服装中这种物质的含量最高限量为千万分之五。另外一种被用来作为毛涤产品染色添加剂的COC,浓度也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一。还有六价铬,如果皮衣、皮鞋、制革、羊毛衫、毛涤以及真丝产品还要以此作为颜料、染料或者清洁剂,那么最高限量也不得超过千万分之五。专家表示,按照这样的标准,实际上就等于完全禁止这些化学物质的使用。

  不仅如此,就在发达国家设立门槛的同时,不少世界买家也“不甘寂寞”,比如欧图、家乐福、凯玛、沃尔玛等纷纷制定属于它们自己的独立技术标准来对进口产品进行“筛选”。最早提出限制偶氮染料的欧图公司又出新招,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,将用作服装后整理的二丁基烯和三丁基烯列进了禁区范围。

  发达国家技术壁垒越来越多、越来越严,我们的企业怎么办?有没有“破壁”之策?专家坦言,对于一些苛刻的标准,与其煞费苦心,为去除这些成分进行后加工、增加了大量成本,还不如干脆放弃。比如,涤纶以及用作大衣里子绸的醋脂等面料中,都因为采用了分散染料而含有过敏性偶氮染料,国际上目前还无法使这些有害物质分散,因此只有放弃或者寻找替代产品。相反,有的壁垒只要掌握一定技术或者找到适当的路径,就会峰回路转。比如,对甲醛含量,欧盟有两种测试方法,一种叫水煮法,一种叫密封罐水蒸汽法。实验证明,当纺织服装中的甲醛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后,如果采用水煮法,即将样品剪成碎片放到水里煮一定时间,然后测试水中的甲醛含量,其测出的含量只有密封罐法的1/7,因此,如果买家没有指定哪种测试方法,水煮法应成为第一选择。再如,国外买家对服装色牢度通常要求很高,但我们出口到欧美的服装因为走海运,经过一两个月颠簸后,很容易发生“自粘色”现象。专家说,如果是生产深浅颜色搭配的出口服装,比如运动服等,可以适当提高色牢度,将常规的3级提高到4到5级,就可以不再有被索赔之虞了。

   
 
最新动态

 

国内新闻

 

国际新闻

 

外贸动态

 

外汇走势

>>更多

 
展会信息

 

五金及工具产品

 

卫浴设备及建材

 

园林及花园用品

 

运动及旅行用品

 

家具及家具辅料

 

文具及办公用品

 

汽车及汽车配件

>>更多行业

 
世界之窗

 

韩国

 

日本

 

德国

 

尼日利亚

 

美国

>>更多